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变,中国的货币政策10年来首次从“稳健”转为“从紧”。
对普通百姓来说,这项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明年开始贷款买房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门槛,炒股赚钱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了。
“从紧”是为减少货币投放量货币政策是一个专业的宏观调控政策。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史晋川说,“宽松”政策下允许大量投放货币;相对而言,“从紧”政策就是捂紧银行的钱袋子,收缩货币的投放量;“稳健”政策基于这两者之间。
宽松的货币政策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,当时中国还在大搞基础建设,需要通过大量投放货币,刺激投资快速增长。
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,最近10年,中国的货币政策从“宽松”转为“稳健”。而近几年,国内GDP增速均超过10%,在“稳健”的基调下,货币政策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,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转化为紧缩的货币政策,或者叫“适度从紧”。
这种“适度从紧”的态度在今年表现得最为明显,今年以来,央行已经5次加息、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了大量的央票,其中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项,就使15%的银行资金冻结在央行,不能用来投放到市场上。
控制投资需求拉动的价格上涨史晋川教授认为,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防止需求拉动的价格上涨,防止通货膨胀。导致通货膨胀主要有成本上涨和需求拉动两种因素,成本上涨的因素相对比较刚性,而需求拉动的通胀则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投放量进行调控。
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,是“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”产生的。当利率低于物价上涨速度,把钱存银行实际是在亏钱的时候,人们就会增加支出,总需求(包括投资需求)进入快速扩张期,通胀率就会升高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,严控放贷,减少那些追逐货物的货币数量,就可以减少通胀的压力。
贷款买房的难度正在加大
控制货币投放量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,是银行严格管制贷款的投放,其中包括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购房贷款。
面对目前高昂的房价,贷款成为很多人买房的惟一选择,但从最近几年银行放贷的情况看,贷款的难度正在逐步增加,而这就是政府宏观货币政策的具体反映。
通过抵押贷款购买的房产进行二次抵押贷款获得资金,这种方式被人称为“循环贷”,现在这种“循环贷”基本绝迹,很多银行甚至连抵押贷款也不做了。货币政策从宽松到紧缩的痕迹越来越明显。
今年住房公积金贷款也提高了门槛,有些地区已对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叫停。有专家认为,明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,购房贷款的门槛可能还会越来越高。明年仍然存在加息的可能从理论上讲,从紧的货币政策,起码的条件是出现正利率,目前银行一年期固定存款利率为3.87%,而今年1-10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4.4%。之前有机构预测,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在4.5%左右,央行仍然有加息的空间。
央行收缩流动性的举措,使炒股赚钱的难度越来越大。把钱收回去,很多人想再买股票也没钱,另外有些人则不得不把手里的股票卖出来,然后把钱存起来。今年下半年以来股市出现大幅下跌,其中有个因素就是央行通过加息、提高银行准备金率、发行特别国债等手段回收流动性。明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,仍可能出现回收流动性的举措。
史晋川教授认为,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是有滞后性的,今年不断出台的调控手段,或许会在6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反映。